张家界拼团购房139群(197)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11人申请入群

以绿色设计引领生态宜居城市生长

发布时间: 2018-09-19 17:21:15

来源: 华声在线

分类: 其他楼讯

117次浏览


 

出行难、停车难、人口拥挤、“城市看海”、河湖污染、 “垃圾围城”、绿地缩失……种种“城市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市建设管理长期偏重生产功能、忽视生态功能,过度追崇GDP增长,城市经济体系缺失绿色生产和消费政策导向,公共服务功能不足、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价值利用不够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们当前面临的环境危机。

广泛运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是破除“城市病”源头的一个方向。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核心是绿色、要义是生态,关键是科学统筹可持续。让绿色设计理念成为贯穿于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全程的灵魂,可有效统筹好城市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笃定城市“有机生长”的方向和方式,对城市的运行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用绿色设计理念规划“城市细胞”社区建设,应成为破解“城市病”的有效突破口。

——大力构建绿色规划设计体系,引导城市有机健康生长。

以我省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为例。近年来,该城市群生长速度较快,部分城市年扩张速度达到了8%以上,并且多以向城市周围分散、降低密度、延展机动车道为导向,无序蔓延倾向明显。照此趋势发展,长株潭城市群迟早将成为连片生长的巨型都市带。城市无序蔓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甚至很可能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因此,应构建绿色规划设计体系,对城市的生长方向、生长方式应进行科学引导、合理安排,力争在付出环境代价最小情况下推进城市的优化生长。

具体而言,城市规划应统筹空间规模、三大产业结构、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以优化城市核心功能为重心,引导城市新型社区多功能融合式有机生长,使其更加适宜居住和工作,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有效避免“热岛效应”。应根据区域文化内涵特色,相应地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时尚创意等形态的作用,使城市生态、产业发展、人文价值的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在社区建设中应严格控制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和绿色建筑环境一体化集中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使城市的建设与运行处于低碳、环保、可持续运转的有机生长体系,实现现代城市与绿色自然共生。

——多维植入绿色管理措施,提升城市社区绿色行为能力。

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强大的生态运行系统来处置代谢。当前,我省城市垃圾处理总体上仍简单粗放,尚未达到物质高效循环利用的要求,令城市的宜居性打了折扣。宜居,是关乎居民人身安全、饮食安全和生活健康等福祉的综合表述。区域性社区自我治理能力的提高、园林生态景观的营造和维护、交往平台人文质量的提升、娱乐与美学并存的文化环境资源共享等,都是实现城市生态宜居不可或缺的条件。发展现代新型宜居性社区可有效缓解“城市病”,进而缓解整个城市的运行压力。

现代社会正在迎来新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因“城市病”发作带来城市发展窘境也是史无前例的。鉴于此,城市建设与管理者应进一步深化“两型”意识,自觉将绿色设计理念、方法与要求贯穿于城市发展诸环节,多维植入绿色管理措施。这也是我省城市摒弃“住宅小区”传统模式、推行新型城市社区高效治理模式的必备条件。

——深度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带动城市居民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倡导生态建设、绿色经济的同时,应切实引导城市居民深化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并践行到工作生活中去。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普及力度,常态化发布绿色生活指数。鉴于不少城市居民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识还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勤俭朴素,没有意识到消费市场培育对绿色生产的助推力量,应鼓励将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模式植入各种文化产品,通过影视、音乐、动漫等浅显易懂的形式传播生态文明知识。

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增强道德约束力,提升积极参与度。通过支持绿色生态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促进生产和服务创新;在社区中建设完善雨水收集利用、垃圾便捷分类、可再生与清洁能源利用等设施,引导居民自觉将低碳绿色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以实际行动影响家人、朋友、邻居,共同营建城市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Housebro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